365体育官方网站-BET登录入口

365体育唯一入口:2024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标准docx-365体育唯一官网
365体育唯一入口:2024建筑新能源应用设计标准docx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12-24

  为贯彻国家新能源发展政策,推广设计应用新能源技术提升建筑全过程节能降碳管理水平,促进产业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扩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应用新能源设计建立低碳综合能源系统并采用数字能源系统监测指标、动态反馈,由设计开始为建筑全生命期数字化闭环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以当前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常规能源普遍应用技术为参照,采用新技术开发利用有益于绿色环保的各种能源而构建的新型供能系统。

  结合所在地区资源禀赋特点合理采用具备供能条件的新能源,通过多专业协同设计全流程匹配适用的新能源系统,以适合的建设运营模式提供具有绿色环保属性的能源,既包括建设用地范围内自建新能源系统应用模式,也包括由建设用地范围外输入新能源应用模式。

  基于各种能源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转换为电力时的最大转换能力,将建筑使用的各种能源转换为电能进行换算和分析的方法。等效电用kWhee表述。

  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数字技术,集成高效能源管理、智能监控与优化控制系统,促进各行业实现全过程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智能化发展的新型能源体系。

  应结合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太阳能资源条件、风能资源条件、地质勘查报告,策划优先选择适宜的新能源系统形式与应用模式,评估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设计文件应明确建筑全寿命期新能源系统总体目标、阶段目标、监测反馈指标,策划列出新能源设计流程。参见附录A。

  设计选用室外新能源设施和装备时,应校核结构、防火、防雷和运维安全防护措施。

  建筑不同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应按分级、分户、分类、分项计量需求设计仪表,并应符合GB17167《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规定。

  建筑能耗中的电力和化石能源统一折算应符合GB/T34913《民用建筑能耗分类及表示方法》规定,按等效电法折算建筑综合电耗应符合GB/T51161《民用建筑能耗标准》规定。

  建筑用能单位、不同地理位置次级用能单位或组成部分的综合能耗计算应符合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规定。

  新能源方案中应采用等效电法对建筑及园区使用的各种能源资源需量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建筑能源资源消耗量和新能源供应量可行目标范围。

  筑屋顶、立面、园区场地,并按表3.2.3格式填写完成太阳能系统应用场景策划选项。

  施场地条件,并统筹协调多种能源形式的新能源系统,按表3.2.4格式填写完成组合应用策划选项。

  能源方案设计采用土壤源热泵、水源热泵系统时,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评估换热系统可行性和对环境的影响,并进行设计策划。

  明确新能源应用于建筑节能降碳的设计目标,提出数字新能源监测反馈指标。参见附录B。

  具备新能源应用条件的建筑,应按表3.4.1策划完成新能源应用设计专业配置,制定专业协同计划。

  ●表示通常应选择,不具备应用条件应说明原因;○表示可能具备应用条件,结合具体项目选择;

  ■表示新能源设计方案主要专业;□表示新能源设计方案协同专业,结合具体项目确定。

  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屋顶光伏覆盖率,宜采用一体化设计实现表3.4.2的覆盖率设计指标。

  设计文件应明确监测计量参数,分专业计算分析、预测并综合汇总,完成计算项目宜符合表3.4.3。计算应采用当地电网碳排放因子,参见附录C。

  设计文件应明确新能源系统主要设备的安全防护等级、效率指标、设计使用寿命。

  既有建筑更新改造设计附加新能源装置时,应核查建筑结构安全耐久性能、耐火等级。

  建筑能耗、能效、碳排放监测采用的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应具有新能源区块链溯源功能。

  提升设计应结合具体建筑明确新能源系统监测反馈指标,宜实现以下内容至少一种:

  提升设计宜在建筑中综合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能源等多种新技术,选用的技术宜具备以下功能:

  设计文件中宜采用原理框图、计算表、数据分析图等方式表达计算预测的建筑新能源应用提升效果。提升设计采用数据图表的精度要求,参见附录D。

  设计文件中宜明确建筑配建光储充设施的要求,包括采用数字能源、区块链识别技术提升新能源溯源应用管理。

  新能源接口设计文件中应明确建筑综合能源系统引入的市政供电、供热、供冷、供气、供水等系统管线接口。

  分专业配合环节传递和索引的新能源设计文件应与设计策划保持技术一致、性能提升。

  支撑构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计算:具体包括连接件或预埋件的承载力设计值、连接件与主体结构的锚固承载力设计值。

  【总图接口】结构专业应与建筑专业协同表达总图接口的新能源机电系统预留孔洞、固定基础。

  【计算书】暖通设计文件应明确列出新能源系统空调设备能效COP值、风机能效等级、暖通系统能耗计算。

  【系统框图】暖通专业设计文件应完成暖通空调系统新能源应用原理图、能流图、主管道系统示意图。

  【计算书】给排水设计文件应明确列出新能源系统水泵设备能效等级、水系统及电加热、电伴热设备能耗计算。

  【系统框图】给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完成建筑给水、排水、生活热水、饮用水、雨水回收系统新能源应用原理图、能流图、主管道系统示意图。

  【总图接口】给排水专业应与建筑专业协同表达总图接口的自来水、中水、雨水、污水及处理设施和相关机房位置。

  【计算书】电气设计文件应明确列出新能源系统主要设备选型数据、发电计算和能耗计算数据,包括:

  建筑光伏安装容量、光伏组件设计倾角、屋顶光伏覆盖率、逆变器功率、光伏并网发电量计算值、光伏自发自用电量、光伏余电上网电量、设计自发自用碳抵消量、全额上网发电或余电上网绿证数(若有);

  设计用电指标、变压器安装指标、变压器能效等级、光储充系统昼夜功率分布(若有)、低压并网接入点功率、变压器峰谷(24h)计算负荷、设计平急状态负荷率。

  【总图接口】电气专业应与建筑专业协同表达总图接口的市政供电管沟、建筑及园区新能源发电、充电桩、储能模块系统接入管井和机房位置。

  建筑储能的蓄电、蓄冷、蓄热单元昼夜24h充放电量、峰谷调控转移用电量、总用电量;

  碳排放水平对比,宜对比近3年可公开的计量数据用于提升设计。对比数据宜包括以下内容:

  技术经济比选应列表分析建筑能耗限额、碳排放限额,多方案比选能耗、碳排放计算指标和综合效益,多方案子项不一致时应进行说明。

  【能效指标】方案设计阶段对应建筑多方案效果图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改造项目的比选宜加入历史运行数据分析,明确以下数据:

  设计文件应为新能源设备出厂设定参数和进场调试提供白箱模型计算数据作为依据。

  新能源供热、供冷系统应以春季或秋季起始计满1年,冬季、夏季运行监测数据记录完整;

  调适期应充分利用气象、环境、作息等变化因素,综合调节新能源系统与相关系统,各系统昼夜、季节状态可靠转换、及时响应;

  电气系统最大、最小运行方式应完成运行控制和保护参数设定,运行负载曲线应消除冲击与振荡波形,各系统联控运行正常,季节与昼夜负载波动范围宜实现峰谷比≤5。

  建筑室内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照度满足设计舒适性指标要求,运行性能提升、能耗降低,建筑机电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建筑碳计量监测正常,运行数据按日、月、季、年自动生成可视化图表,并通过监管平台反馈管理部门。

  设计文件应明确等效电法计算数据,并提出监测数据分析和数字化管理所需表单,见附录F。

  建筑机电系统应设计多种状态灵活运行方式,支持能源管理按建筑能耗限额调控柔性设备负荷与各种充放电负荷,建筑微网高效消纳新能源、优化供电需量和能源成本。

  设计应明确新能源分类分项计量内容并比选确定适用的输配系统,监测建筑本体新能源和每处市政接口能源的供应量、能源质量。

  监测平台显示的指标数量应满足建筑对用能单位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与考核要求,监测系统采用的计量器具应符合GB17167的规定。

  建筑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应自动完成建筑能耗、建筑碳排放的数据报表统计,并自动分析生成同比、环比可视化图表,自动计算节能量、节能率、碳减排量指标。

  设计新能源监测应采用数字能源管理平台,软件满足以下功能要求,报表汇总统计格式参见附录G。

  当按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设计采用智能化服务、智慧功能评分项时,设计文件宜明确与新能源相关软件的功能要求,包括:

  按GB/T50378评分项要求采用智能化服务系统时,选用的监测软件宜具有识别新能源响应信号功能,以实现新能源家电控制、照明控制、安全报警、设备控制等智能化服务;

  按GB/T50378评分项要求接入智慧城市(城区、社区)时,监测软件宜具有新能源数据自动采集、分析报表、统计上传、查询显示等模块;

  应在具体项目设计文件中编制判定表对分项计量监测归算准确性进行管控。分项内容中,光伏新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充放电子项应与建筑常规系统能耗区分。

  新能源系统每日运行状态指标应实时采集录入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平台采集数据应实时进行数据清洗和计算并生成可视化的动态曲线图表,以下系统调控状态宜按时点间隔小于或等于5分钟进行动态显示:

  按照新能源主要设备高效运行区间纠偏调节关联设备运行参数,实现负载均衡高效匹配;

  通过数据链动态联控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有序、柔性充放电和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自动控制错峰启停、变频调速,降低变压器负载峰平比;

  充分利用蓄热、蓄冷、蓄电等储能装置移峰填谷运行,实现在用户侧微网就近高效消纳新能源、平抑负荷波动。

  数字能源管理应动态调整修正每日运行控制参数,提高大数据分析应用管理水平,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监测数据、反馈指标在全寿命期进行迭代管理,通过调适、修正、改造不断提高系统调控响应性能、预测预报功能准确度,提高新能源运行能效。

  建筑和配套设施停车场监控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管理系统的设计,应采用物联网数字监控系统并通过监控识别和联动控制提升建筑运行安全。

  建筑供配电系统设计有应急电源时,应在常规计算基础上细分不同状态明确运行方式和设定参数,内容包括:

  计算预测并评估每种状态发电机运行负载率、运行能效和实际运行小时油耗,计算单位宜包括:g/kWh、kg/h、l/h;

  建筑消防和安防控制中心及各系统控制室、值班室、管理用房与应急指挥中心的通信层级、权限、数据安全要求;

  365体育·bet

  智能化设计按建筑特点制定新能源子系统数字化管理应急演练过程并设定转换和恢复程序,宜包括以下系统接口配合:

  建筑协同设计为数字新能源应用而提升采用逐日或逐时计算后的设计值按附表B.1格式列出,在竣工和运行阶段进行检测或查验,并反馈数据用于建筑的运维、修缮、更新改造设计比对,实现迭代提升改进。

  建筑竣工和运行阶段,按附表B.2格式对能够获得的检测、查验数据进行记录,并反馈数据用于建筑的运维、修缮、更新改造设计比对,实现迭代提升改进。

  表中的碳排放因子数据来源: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

  碳排放因子的公告(公告2024年第12号)。设计时应再查询最新发布的数据。

  根据“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能综通新能〔202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送试点县(市、区)676个,全部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注:计算、预测数据图表显示精度达到A10级,运行监测数据图表显示精度达到B2或C2级。

  新能源系统性能数据迭代提升的反馈流程见附图F.1,见《绿色建筑性能数据应用规程》T/CECS827-2021。

  建筑新能源系统采用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具备自动采集动态数据报表功能,设计建筑能耗、能效、碳排放管理实现动态数据报表,分屏显示报表格式示例如下: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2025年度医药投资策略:战略看多医药,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docx

  新能源集控中心项目 智慧电厂建设项目 智慧光伏 智慧水电 智慧燃机 智慧工地 智慧城市 数据中心 电力行业信息化

  365体育·bet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