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时代,传统建筑企业的营销模式,绝不能再依赖‘单打独斗’的旧有路径。”在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市场营销中心,主管刘坤一边操作着电脑,一边指着屏幕上“产业资源联盟共享平台”的界面说道。这位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项目管理专业的硕士,凭借着五年间在企业不同岗位的深耕细作,从企业战略部的一员逐步成长为公司营销领域的核心骨干。他以独到的数字化思维和卓越的实战能力,成为公司这家传统建筑企业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的关键推动力量。
2020年,刘坤正式加入中交一公局西南工程有限公司。此后,他先后在战略发展、市场商务、市场营销等多个关键岗位上历练。跨部门、多领域的实践经历,使他迅速构建起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宏观视野。
2022年,公司大力推进“现汇类 + 融建类项目双轮驱动”战略。在此关键时期,刘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牵头组建跨部门工作小组。他精准整合设计、施工、技术质量等多个环节的资源,打破部门壁垒,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柳林华光电厂—吕梁市区长输集中供热工程等新业态项目为例,通过他的努力,项目签约周期大幅缩短30%,合作方满意度高达95%。2023年他转任中交一公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在他的助力下,公司营销团队超额完成营销任务,连续两年荣获集团“市场营销狼之队”的殊荣。
传统建筑营销模式长期存在“信息孤岛”的痛点,各环节之间信息流通不畅,导致资源无法实现高效配置。针对这一问题,刘坤提出“横向跨领域联盟、纵向全链条服务”的产业生态构建思路。
他主导开发的“产业资源联盟共享体系”,犹如一座数据桥梁,将上下游100余家优质企业的资质、技术、履约等多维度数据进行深度整合。通过智能算法,实现项目需求与资源的精准智能匹配,大大提高了项目对接的效率和成功率。
在内部管理层面,刘坤敏锐地察觉到跨部门协作效率低下以及标前评审粗放等问题。为此,他牵头开发了“投标管理跨部门进度协同系统”和“中小型房建项目标前风险评审系统”。“投标管理跨部门进度协同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了跨部门沟通流程,将沟通效率提升了50%,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的项目延误。“中小型房建项目标前风险评审系统”则运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对项目风险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将评审时间从原来的7天大幅压缩至2天,确保项目在营销阶段都能高效通过风险评审。目前,这两项系统均已成为公司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为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刘坤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延伸至整个行业。2022年,他主导编制了《西南区域市场研究报告(2022)》。在编制过程中,他带领团队深入开展政策梳理和实地调研工作,基于详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分析,制定出“聚焦成渝双城经济圈”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市场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推动了该区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1.2%,新能源类项目占比提升至32.6%,为公司在西南区域的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刘坤再次展现其战略眼光,主导完成了《建筑业发展新形势与公司发展研究》。在这份报告中,他深入剖析了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的战略建议。该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被集团列为年度重点,为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正从传统的‘施工能力’逐步转向‘生态构建能力’。”刘坤如是说。如今,他正积极推动资源平台与BIM、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低空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领域的融合实践,目标是3年内实现平台覆盖全国200家优质企业。从战略规划到实战落地,从创新突破到经验输出,刘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传统行业变革所需的要素:既要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又要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更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他无疑是传统建筑行业转型发展中当之无愧的“新营销人”典范。(作者:姚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