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波折,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药院”)新院区终于要来了。
据青岛高新区官微消息,8月4日,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李可建一行来访青岛高新区,就海洋中药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对接。
眼下,海药院(青科院)所在的青岛高新区正在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创新策源先导区。在此背景下,山东中医药大学的落子,有望为胶州湾北岸未来发展带来利好。
2016年1月,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将共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项目位于青岛高新区,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运营。
彼时,正值青岛引进高校势头最猛烈时期,山东中医药大学项目的落地,也是青岛高校持续扩张的一个缩影。
2018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先期入驻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开展中医药、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
学校官网显示,海药院(青科院)在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建立了3500平方米的中医药综合研发平台,建有海洋中药研究中心、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外治新材料研究中心、经方研究工程中心、脉学研究中心六大科研中心和经典药酒研究所。
当然,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只是海药院(青科院)在其新院区启用前,一个暂时的“落脚地”。
2019年7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正式奠基,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彼时青岛高新区官方披露,项目规划在田海路以南、丰和路以东、规划九号线.35万平方米,建设模式为“交钥匙”工程,将满足4000人的教学、培训需求。
当年10月,青岛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公示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规划建设方案,校区将分两期建设,主要单体包括教学楼、科研楼、图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本科生公寓、研究生公寓、留学生公寓、食堂、中医药传承基地等。
不过,随着国家层面收紧异地办学政策,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也陡生波折。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2021年12月学校与青岛市政府就青科院院区建设推进达成共识,对相关合作进行优化调整,决定规划原址建设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作为青科院院区载体。
目前来看,相较于同一波建大学热潮引进的中国社科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失意结局,青岛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合作无疑是幸运的。
2023年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官微披露最新进展:学校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院区载体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并加速推进。
根据山东中医药大学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预计投资14亿元,将以科研和医疗康养为主,打造集科研、医疗和成果转化于一体的高水平中医药传承创新园区。
可以看到,项目已从最初的高校变身涵盖研究院在内的产业园区,投资额也从原先的约8亿元,几近翻番,达到14亿元。
2024年7月,省编办批复同意设立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与青岛中医药科学院一体化运营管理,是目前海洋中药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和山东省中医药重点学科,也是全国首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海洋中药新药发现与开发重点研究室。
去年年底,青岛高新区官方曾披露,研究院新院区“已达到交付标准”。同期,项目正式挂牌,名称为“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山东中医药大学海洋中药研究院”。
今年7月,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项目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距离启用再进一步。
今年3月11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召开海洋中药研究院新院区启用工作协调会,明确要确保海洋中药研究院顺利交接启用。
7月18日,海药院(青科院)召开新院区搬迁工作推进会,会上提出要全力保障新院区搬迁顺利完成。
8月4日,李可建一行来访青岛高新区,并与青岛高新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城阳区委副书记卢阳,就海洋中药研究院(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建设相关事宜进行沟通对接。
虽然项目最终只是涵盖研究院在内的创新基地,多少会令青岛有些失落,但其之于青岛依然重要。
而作为青岛市康复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青岛高新区也提出要全力打造“中国康湾”产业核心承载区及创新策源先导区。
基于此,作为青岛中医药科学院院区载体的青岛中医药传承创新基地,有望为“中国康湾”建设,带来更大助益。
首先,促进人才等优质要素集聚。公开报道显示,项目建成后,园区拟入驻各类科研人员和学生约1300人,拟设置康复床位270张,这将有力提升青岛市中医药研发、中医医疗、康复产业等领域发展水平,打造海洋中药产业高地、医疗高地和人才高地。
其次,畅通产学研转化渠道。据了解,海药院已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山东大学、荣昌制药、国风药业、普正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合作35项;与科大讯飞、青岛东海药业、青岛明月海藻、曲阜圣仁制药等达成战略合作协议19项,完成椹杞酒、椹棘酒等4个产品的成果转化;银桑颗粒、中药微针穴位贴、经典药酒、中医经方产品、中兽药产品等20余项成果达到转化标准。
在日前印发的《青岛市加快推进“中国康湾”建设 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也提到要打造产业创新引擎,并明确指出要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支持在青高校、科研院所与康复康养企业加强产学研对接,在脑机接口等前沿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
考虑到此前海药院已与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达成合作,在创新基地启用后,能否依托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更好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值得期待。
再者,此番李可建一行来访青岛高新区期间,双方除谈论新院区启用相关事宜外,还针对中医院开办等具体问题交换意见。
7月3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和城阳区人民医院组建成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集团;位于白云山片区的青岛市中医医院城阳院区,目前住院医技楼、门诊急诊楼等6个主要楼体主体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预计2026年年底完工。
而中医院项目若推进顺利,也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补短板的作用,并让胶州湾北岸的医疗资源分布,更趋于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