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第二届(2024)国际城市规划比较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际城市规划》编委会、南京大学主办,《国际城市规划》编辑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承办,以“规划转型:危机与新范式”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就发展背景重大变化下的规划核心和转型及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崔功豪,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国际城市规划》主编王凯分别致辞。陈云松强调了规划在推动我国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期待通过此次论坛为规划科学发展出谋划策,探索满足新时代需求的新路径。崔功豪指出,规划引领发展,规划带来希望,规划是社会发展的必要工具,此次论坛的举办将为城市规划的发展树立信心。王凯表示,在气候变化、经济后全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以增长为导向的范式面临挑战,目前正是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时机,论坛的举办意义重大。
本届论坛采用“8个主旨报告+7位青年学者快闪报告”并穿插圆桌讨论和嘉宾点评的形式,上午和下午场次分别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际城市规划》编委王红扬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国际城市规划》副主编陈明博士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吴志强以“全球城市的多维比较”为题,分享了自己在海外学习和在规划教育国际合作工作中的经历与心得,强调了个人交往在国际沟通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微观到宏观的多个案例,论证了城市规划在应对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人口变化等挑战中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黄卫回顾了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的20年发展历程,探讨了基于都市圈的城镇体系规划的实践与展望,以及如何通过规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大卫·肖(David Shaw)的报告介绍了英国规划改革议程,分析了规划作为解决当代挑战的方案的意义,反思了规划在应对社会发展目标和市场变化中的作用。王凯则梳理了中国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历程,强调了城市规划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中的关键作用,同时提出了对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思考。
上午的圆桌讨论围绕城市规划的危机这一话题展开,陈明主持讨论。崔功豪、王凯、大卫·肖、王红扬、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工程学院教授王才强以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建筑工程学院区域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沈国强参与。
下午的主旨报告环节,叶裕民深入分析了城市规划方式的转型,强调了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住房问题的核心地位,阐述了这些问题对于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王才强分享了新加坡在面对高密度居住环境挑战时的城市规划经验,探讨了未来城市与社区规划的新范式,包括对老龄化、共享经济和气候变化等问题的应对策略。沈国强提出了城市规划学科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的发展方向,强调了学科创新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对城市规划实践的深刻影响。王红扬以“文明极限、熵增定律与中国式现代化规划创新”为题,从宏观角度审视了城市规划在当前转型危机中的新范式,讨论了规划学科面临的挑战,解答了如何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改革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一问题。
之后,青年学者快闪报告环节拉开序幕,7位学者围绕城市规划与发展的多个维度进行报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曹哲静探讨了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在新技术环境下的研究展望,着重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冯建喜分享了城市更新建设环境与居民健康关系的神经科学研究,揭示环境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生理机制;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李子明带来了自己对“城市烟火气”的思考,探索城市空间生产与消费的现代化路径;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助理教授邵亦文介绍了高校城市韧性教育项目的国际经验,为城市规划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夏永久分享了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价值的再认识,强调乡村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员张衔春探讨了区域治理框架下土地发展权的空间研究,分析了土地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申明锐讨论了中国式普通城市的发展,关注中小城市和县域在国家城镇化战略中的作用。青年学者们精炼而有深度的分享展现出他们对城市规划发展趋势的独特洞见。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首席规划总监、江苏省设计大师袁锦富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王兴平对快闪报告进行点评。袁锦富指出规划学科应结合实际,注重实证研究,强调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倡规划师应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王兴平对青年学者寄予厚望,认为他们在规划学科的转型和创新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鼓励广大青年学者积极面对挑战,探索规划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行业的未来贡献新思路和新方法。
闭幕总结中,陈明表示:论坛主旨讨论具有多样性和深度,这些讨论对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几位青年学者的报告展现了城市规划领域的新思想和新方法。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学术交流机会,促进城市规划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提升村庄整体居住环境品质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诉求。多地坚持村委主导、村民参与,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家庭院落的闲置房、空闲地等资源,打造特色庭院,切实美化了乡村环境。
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着力消除故障隐患 让人民群众安全放心乘梯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设备更新行动进展成效和典型做法。会上,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住宅老旧电梯更新等重点任务已获得超长期国债资金支持,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相关改造项目的组织实施,着力消除电梯安全故障隐患,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
细鳞河畔的人行步道上,流动的“彩色长虹”蜿蜒在河道两岸;滨河大街绿化带中,各色彩灯流光溢彩……夜晚,行走于吉林省舒兰市各条街路,一街一色、一步一景,随处可见打卡地,处处皆是好风景。
2024年9月23日,工程数字化大会2024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划发展局指导,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软件(BIM)生态联盟主办,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
近期,江苏省连云港市城管部门联合多部门持续开展建筑垃圾综合治理行动,织牢建筑垃圾管控网。
广东省佛山市镇中二路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体等严重老化,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在改造过程中,小区围墙被重新修缮,外立面改造为宣传阵地,实现了老旧小区文化与品质的有机提升。
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部署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